|
文/默子
家庭必備的各式物品,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,相信一定少不了針線盒(包)。我家的百寶箱內就有多盒針線包,不只在家方便取得、出門幾天也方便攜帶。裡面還有一盒收藏了幾十年,從娘家母親手上傳承下來的鈕扣,偶爾取出來把玩欣賞,緬懷母親生前的巧手神韻。
六○年代的家居衣褲,幾乎都是母親以針車縫製而成,甚至有些外出服也是出自母親的巧手。物質匱乏的年代,衣服都是穿破、穿舊了才換新,期間縫縫補補是必然的;鈕扣掉了,換上的大多不是新鈕扣,也不一定同樣花色、樣式,而是用那些不要的衣服拆卸下的鈕扣。而那些五花八門、色彩繽紛的鈕扣,就成了孩子們的玩具,小女生辦家家酒的食材。
沒有布偶公仔的童年,買不起昂貴的玩具,我的娃娃都是母親縫製的。用裁剪衣服剩下的布料做成娃娃的身體,鈕釦組成眼睛、鼻子、耳朵,是獨家專屬的玩具,絕對獨一無二,不會有人跟你一樣。玩膩了,就跟母親撒嬌說,把鼻子、耳朵、眼睛換一換,一個娃娃可以變身好多次,感覺永遠是新的。
隨著環境改變,現在的人,衣櫃裡的衣服永遠少一件,出門逛街,只要看了喜歡就可以買,網路上更是要多少有多少。現在幾乎沒有人手親手縫製衣服了,鈕扣百寶盒也成了古董;玩具、公仔、布偶同樣琳瑯滿目,到處有得買,童年的專屬娃娃,只能留存在記憶裡。
我永遠無法忘懷,視力減退的母親偶爾拿針線縫補衣服的模樣;不是買不起新衣服,而是惜福,只要幾針幾線加個鈕扣,就又可以穿了。母親與世長辭後,我留下了珍貴的針車和鈕扣百寶盒,珍藏超過一甲子的歲月痕跡,不是想當成古董變賣,對我來說,回憶比金銀珠寶更可貴,雖然無法回到過去,但可以稍解思母的哀傷,撫慰疲憊的心靈。
匱乏的童年、無憂無慮的時光,都在那些五彩繽紛的鈕扣裡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