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年日報副刊2010/12/30   莊子的寓言






◎謝鵬雄
 漢文學中有寓言,其年代可能比世界各國都早。但當年的中國寓言很少以寓言的形式獨立存在,而是在諸子百家的論述中穿插寓言,以寓言說明論述中的精神,比喻某種看法,也以寓言作為議論要點的例子。莊子在其書中〈寓言〉篇中說:「寓言十九,重言十七,卮言日出……」意思是說他在論述中穿插寓言佔十分之九,其中有十分之七是重言(先人之言為人所重的話)及卮言(隨物而變,不固執一詞的話)。當年的諸子百家大部分都懂得如何使用寓言來比喻,或解釋自己的意思,這些人包括孔子、莊子、列子、孟子、韓非子、公孫龍、商鞅、墨子、荀子、淮南子、管仲、晏嬰……等人。那個年代是漢文化第一次達到高峰的年代,也是思想多元、議論縱橫,論述豐富冠絕當時世界的時代,故夾雜在各種論述中的寓言也常常精采、深刻、巧妙、有力,常常一個小故事讓人聽了心中為之震撼;其中使用寓言來比喻或解釋自己的主張最多、最巧妙的就是莊子,因為莊子最需要以簡單之寓言來解釋其高遠飄逸的思想及「無為無形,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」(大宗師)的「道」。  於是在第一篇〈逍遙遊〉中,莊子就介紹了一隻大鳥:「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,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…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,去以六月息(風)者也。」
  這話只提到一隻大鳥,似乎除了形容牠之大外,並無曲折的故事。莊子極力形容鵬之大,到底想說什麼呢?且看他回頭又說出了些非常小的生物。曰:「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……」。朝菌是糞上的菌,照到太陽就死了,所以不知道一天之內會有太陽下山的時候。蟪蛄是山蟬,因為牠僅存活一季就死,所以不知一年有四季。
  莊子極力推崇大鳥的宏大,並貶低小蟲之猥小,心中其實是想著心胸、見識開闊的人的偉大,及小人之可憐。他又說「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無力。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。」意思是說大海水多才能載大船,一杯水上面只能浮一片芥草;大人物與小器的人的差別亦如此。
  莊子也發表過有故事的寓言:「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,肩之所倚,足之所履,膝之所踦;砉然響然……合於桑林之舞,乃中經首之會…」簡單地說,就是這庖丁看準牛筋骨間的空隙,刀從隙入,刀不傷刃,人不費力,一下子牛就解開了。這故事喑喻人要順著自然的理路做事,才是「養生」之道。庖丁自詡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都不需要更換。文惠君聽完庖丁的解說後,說:「善哉吾聞庖丁之言,得養生焉。」
  莊子有許多常人不及想到的理念,關於做人、做事、政治、生死、說話、美醜、有無等等。他是中國第一位超然物外的哲學家。中國人自古認為《莊子》一書是最值得看的書,所以有「一莊、二騷、三史記」之說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默子 的頭像
    默子

    默子的部落格

    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