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





安貧樂道不知窮--青年日報副刊101.11.17
◎吳東權

 貧困、貧窮、貧苦、貧賤、貧寒、貧乏、貧病、貧薄、貧餒等詞,都是形容人間窮苦的現象,「飽人焉知饑人餓」,不親自體會貧困之苦的人,是無法想像「一文錢逼死英雄漢」的慘狀,這就是當年晉惠帝問「饑民何不食肉糜」的緣故。

 世間有錢人家不少,貧困之家更多,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,號稱全球最強盛富足的美國,也有無數貧民靠救濟金度日。

 國人對貧困生活的體驗甚深,自古以來,有很多形容詞表達貧困的情狀,如一文不名、一貧如洗、入不敷出、牛衣對泣、三餐不繼、衣不蔽體、左支右絀、捉襟見肘、阮囊羞澀、寅吃卯糧、家徒四壁、環堵蕭然、鶉衣百結、囊空如洗、納履踵決、蓬戶甕牖、債台高築、羅拙俱窮、貧無立錐、饘粥餬口、簞瓢屢空、室如懸磬、家無擔石、土灶生蛙、身無分文、貧無寸鐵等等,凡是貧困人家的子女,都被叫做窮小子、窮措大、窮家子、窮人家。

 貧窮是「物資極度缺乏」的意思,因為我們生活上基本的必需品─「柴米油鹽醬醋茶」、「衣食住行育樂醫」以及「吃喝拉撒看聽睡」都有最低的需求,如果無法達到,那就是貧困至極。美國商務部的研究結論是:「貧窮乃由於愚昧、變動的工業技術、偏見、荒廢的農場、衰敗的社區以及缺乏進取心等」所造成,但人們只知道無法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時,那就是貧困,貧困的結果可能就會產生醜惡現象:搶奪、竊盜、謀殺、貪瀆、髒亂、瘟疫、遊民、乞丐、流浪兒、難民潮等等。據「國際勞工組織」宣布,世界貧困人口已達三十億人,每天收入不足兩美元。

 中國自古以來太平盛世的時間短,窮苦的人民很普遍,不過國人有一套應付貧困的方法,叫做「安貧樂道」,能忍受物資的匱乏,克服生活的困難,「得忍且忍,得耐且耐;不忍不耐,小事變大」。孔子誇獎顏回「一簞食、一瓢飲,居陋巷,不改其樂」,這種理念影響甚大,筆者故鄉莆田縣衙大門聯曰:「家貧子讀書,地瘠栽松柏」,對縣民的鼓勵頗有見效。當年車胤袋螢、孫康雪月、匡衡鑿壁、宋濂借書,多少前賢懿行昭告後人:人窮志不短、家貧人不賤!咸認貧困是短暫的,只要立志向上,努力讀書,必可撥雲見日,擺脫貧苦。

 佛家常以釋迦牟尼得道之前的苦況為例,撫慰僧侶要清心寡慾、忍苦耐勞,「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」,困苦修行,終獲正果。聖嚴法師在《禪門》文曰:「人如能富貴則富貴,如不能富貴則要耐得起貧窮,富貴當然表示幸運及有福,但貧窮也不就是罪惡或恥辱,最大的罪惡和恥辱,是沒有以良心、道德、品行作為依準的經濟生涯。」沒錯,貧困不是罪惡,窮苦不是恥辱,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?」古來多少人才都是來自寒門,敦品勵學終必有成,只有少數以不當途徑、攀龍附鳳混得富貴的人,才是無恥,才叫罪惡。

 明代才子解縉詩云:「有有無無且耐煩,勞勞碌碌幾時閒?人心曲曲彎彎水,世事重重疊疊山。古古今今多變改,貧貧富富有循環,將將就就隨時過,苦苦甜甜命一般。」面對貧困,除了忍耐還是忍耐,唯有「黃蓮樹下彈琴」,才會有「清音響遏行雲」的妙諦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默子 的頭像
    默子

    默子的部落格

    默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